ICI国际会议║宁波大学郑东辉教授分享“‘停课不停教’线上教学调查:基于浙苏鲁豫四省的数据”
11月7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18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在丽娃河畔隆重举行。17位来自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大陆地区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这一主题展开线上线下深度对话,探讨并分享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后疫情时代的课程与教学提供前瞻性的思考。
论坛汇聚了课程人的洞见,通过线上直播扩大论坛受益面,吸引了近1.8万名观众收看。为此,课程所精心整理了特邀专家们的报告视频与相关文字稿件,并将陆续在课程所B站账号(ECNU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和微信公众号同步分享,欢迎关注!
今天与大家分享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郑东辉教授的主题报告内容。
▲宁波大学郑东辉教授
❖ 报告主题:“停课不停教”线上教学调查:基于浙苏鲁豫四省的数据
❖ 报告视频: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B站观看,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 报告全文:以下为郑东辉教授的报告全文(内容已获授权,文中观点仅为学术交流),欢迎阅读!
很荣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讲一讲疫情期间特殊时期我做的一项调查,范围也不一定很大,是做四个省的数据,我想从几个方面做个简要的汇报。
一、研究问题
首先要框定线上教学的概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或者教学系统,其实我是借用了教育部当时发的文件里面的一段话,也就是说在学校延期开学期间,通过各种方式来开展的线上教学,其实概括起来讲就是通过线上的教学平台进行的录播、直播、答疑以及作业辅导都属于线上教学的活动,不是说一定是直播的方式。
那么这个特殊的时期当中,我想探究这么三个问题,特别是疫情初期,第一个礼拜可能大家手忙脚乱,我是开展了两个礼拜之后,基本上平稳了,疫情初期教师是怎么展开线上教学的,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他对这种困难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想法和感受。主要是这样三个问题。二、调查取样
对于这样三个问题我编制了33道题的问卷,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 第一,他是如何认识线上教学的,在这样特殊的情况当中他是如何来认识线上教学的,
❖ 第二,他基于自己的认识是如何开展线上教学的,
❖ 第三,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他感悟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
❖ 第四,在做的过程当中他获得了哪一些支持,主要是编制33道题去了解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这四个方面的情况我们样本是这样取的,特殊时期主要通过问卷星的平台,取了14348份样本。这个样本是怎么取的?当时是这样做的,因为刚好是我参与了教育部的一个校本课程的专家团队。有很多实验区,因为有限的时间里面要获取大量的数据比较困难,所以我借助了这样一个平台发放问卷,让他们在这个时间段里面去填这个文件,收到了37000多份。
三、调查发现
对于这一万多份的数据我获得了这样一些发现,关于教学认识,线上教学是不是最好的办法,大部分认为是好的,是要这样做,没有办法,特殊情况一定要这样做。
那么,他们谁来教呢?这个很有意思,我问了一个问题,我说是不是应该由主课老师来教,他们说不认同。实际上有问题,对于1616份不参加的老师或看,绝大多数是授课的非主课老师,基本上是主课老师在那里教的,他认识跟实际上发现的数据是有问题。但是有个情况有意思,他的线上教学跟这个线下教学最大的不同一定要有家长配合,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还是高中,要有家长配合,线上教学需要家长配合支持率是非常高的。这是关于两个认识。
怎么教呢?对这个地方其实有不同的认识,线上线下意思就是说我把线下的活动搬到线上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线下的活动网络版就可以了,你看它的认同度是很高的。但是这个地方其实是有分歧的,为什么说有分歧呢?你可以看到这个题目就有分歧了,线上教学是不是要像线下那样来做呢?所以这个里面它也有一个不同的数据反映。特别是中学老师,中学老师认为要这样做,小学老师认为不应该这样做。所以这五个方面的认识这是他自己认为线上教学应该是这样,那么实际中是不是跟他的认识一样的做法呢?其实有点儿不一样。
用什么平台教了什么内容?这个地方用的比较多的,占比比较高的是用钉钉,特别是在我们浙江钉钉可能会用得更普及,所以整个比例是比较高的,40%基本上是用钉钉。14.4%的“其他”用的比例更高的是超星学习通等等。用这些平台教了些什么东西,跟他的认识基本上是比较符合的,他认为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认为要传播疫情期间的知识等等。这是跟他的认识有比较大的相符的认识。
跟正常教学时间相比,在线上开展教学的时间和他线下的时间其实是变得少了,一二年级基本上20分钟以内,三到六年级30分钟以内,初中40分钟以内,高中45分钟以内。因为四个省不太一样,像我们浙江都是40分钟以内,就是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课时时间是40分钟,山东可能不太一样,45分钟。尽管上课的线上的时间觉得少了,但是实际上他付出的努力,付出的时间多了。你可以看这里,79%的老师认为花在线上的时间要比线下的时间准备的时间更长,也就是说他教学实践展现在线上的好像比较短,实际上背后付出的时间是比较多,进一步统计就会发现随着学段的提升,他背后付出的时间非常长的。所以后面会有一个结果,他对效果的体验就会体现出来了。
四、调查结论
我获得了四个结论:
❖ 老师自我认知努力实践线上教学,教学准备也罢,内容也罢,方式也罢。
❖ 两个制度的保障对他的教学活动是有充分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五、研究反思
根据这样四点结论以及结合我具体的数据,我想反思四个问题。
❖ 到底什么是线上教学,我们讲了那么多,线上教学到底是什么,老师也是有不同的认识。线上教学是以学习资源包为载体,把两端资源连起来,实行个性化的学习,让你超越时空的进行学习。这个可能是线上教学更关键的,而不是说把线下的教学搬到线上来展示,不是这个意思。
❖ 如何来突破线上的困难呢?这个困难就是教师的信息化问题,调查过程当中我发现老师的两个素养很重要,就是他社会的临场感(音),还有跟师生互动的水平其实是迫切需要提高的。
❖ 最后一个问题,后疫情时代我们线上教学能常态化吗?但是前提是它需要常态化吗?觉得现在常态化,在补习班里面比较常态化,特殊情况已经比较常态化,后疫情时代要不要常态化,我也不知道,我对此是持有怀疑的态度。所以期待各位的回应,谢谢大家。
课程所微信公众号将持续分享主题报告全文
敬请关注
往期精彩回顾
ICI国际会议
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
多国课程专家共聚第18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
ICI国际会议
世界著名课程学者Ivor Goodson教授分享
“新常态下的课程与教学”
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